案例17:
[案情]:1985年7月,任传俊主持了一次和联邦德国吉玛公司的索赔谈判,对手是理扬·奈德总经理。索赔的原因是引进的圆盘反应器有问题,中方提出的索赔数是1100万西德马克,而德方只同意300万马克,二者相去甚远。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谈判。在久久僵持不下时,任传俊突然建议休会,并提议第二天陪理扬·奈德到扬州游览。扬州,大明寺,花木扶疏,风景宜人。任传俊对德方代表团介绍道:“这里纪念的是一位为了信仰,六渡日本,双目失明,终于达到理想境界的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今天,中日两国人民都没有忘记他。你们不是常常奇怪日本人的对华投资为什么比较容易吗?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了解中国人的心理,知道中国人重感情重友谊。”接着,他对理扬·奈德笑道:“你我是多年打交道的朋友了,除了彼此经济上的利益外,就没有一点个人之间的感情吗?”理扬·奈德大为感动。旅行车从扬州开回仪征,直接开到谈判室外,谈判继续进行。任传俊开门见山地说:“问题既然出在贵公司身上,为索赔花费太多时间就是不必要的,反正要赔偿……”理扬·奈德耸耸肩膀:“我公司在贵国中标,总价值才1 亿多美元,我无法赔偿过多,我总不能赔着本干……任传俊抓住了一个事实,江苏仪征化纤工程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化纤工程,他当仁不让地说:“据我得到的信息,正是因为贵公司在世界上最大的化纤基地中标,才得以连续在全世界15次中标。这笔帐又该怎么算呢?”这个反问问得很技巧,理扬·奈德一时语塞。任传俊诚恳地说:“我们是老朋友了。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究竟能赔多少?我们是重友谊的,总不能让你被董事长敲掉了饭碗;而你也要为我想想,中国是个穷国,我总得对这里1 万多名建设者有个交待……”谈判结束,德方同意赔偿800万马克。事后,理扬·奈德说:“我付了钱,可我心里痛快!”
[案例分析]:自然,任传俊的成功在于他所说的一切有理有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适时地中止谈判对其成功的索赔具有重大的作用。当谈判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横眉冷对时,谈判者作为东道主,可以建议把手头的问题先放一放,组织双方人员共同去游览参观、出席宴会或去俱乐部、文化宫等处游玩,把绷紧的神经松弛一下。在游乐的过程中,双方可以不拘形式地就某些僵持的问题交换意见,寓严肃的讨论于轻松活泼的气氛之中,往往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案例思考]:处理谈判僵局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