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育概述
【内容提要】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本章通过分析教育的概念、定义,进一步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起源,阐述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本章还阐述教育结构、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的含义和一般理论,阐明学校教育制度及义务教育的确立过程和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
1.识记教育的定义和教育的属性,了解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几种观点。
2.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
3.了解教育结构的一般知识。
4.了解我国学制系统和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5.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和发展历程,并用义务教育的一般原理解释问题。
6.掌握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及政策。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但专门化、形式化的教育却是一定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所有人都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并通过教育获得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成为与人们关系密切,且越来越有终身价值的社会活动之一。此外,教育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证,人类社会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无不与教育提供的巨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有直接的关系。也正是基于此,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规划和基本国策。
形式化制度化的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剩余产品的出现为体脑分工提供了物质条件时,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从事社会管理和文化活动,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随着文字形态日渐完备,学校诞生,教师出现,形式化的教育便宣告开始。学校教育的出现是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事情,它标志着教育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社会活动相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行使独特的社会功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教育又该如何定义,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各种角度对这个问题作过回答:“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从最广泛的意义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如此等等。有人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人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有人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有人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角度,有人从教育效果的角度,对教育进行界说。虽然这些都只是揭示了教育的某一侧面的特征,但是,它们毕竟是越来越趋近教育的内涵。
(一)教育的概念解析
在我国,“教育”一词中的两个字最早并不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中,“育”字最早见于小篆,均为象形文字。此后,比较早的使用是在古代典籍《中庸》中:“修道之谓教。”《荀子》中对“教”字的解释是“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而中国最早的教育学文献《学记》中对“教”的意义的解释,在“长善”的基础上,又注意到了另一方面“救失”,即“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教”和“育”分别作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和“育”二字连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清代甲午战争后,中国青年大批留学日本。随着日文书籍越来越多地被翻译和介绍到中国,日文中的“教育”一词也就被一同翻译过来,“教育”、“教育学”等术语也就渐渐在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被频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