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行政能力测验 | 时政申论 | 面试 | 专业笔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公务员 >> 国家公务员 >> 时政申论
站内搜索:

2015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精准定位文章立意
作者:城市网 来源:总裁世界 更新日期:2015-3-31

  立意,乃文章之内核,可比三军之统帅。狭义来说,立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广义来说则是指确定文章“写什么”和“如何写”的过程。无论是专业文字工作者,还是考场上的考生,要想写好一篇文章,立意是必须要跨越的第一道槛。

  文章立意要遵循准确、明确、深刻的原则。在这三个原则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准确。可以说,一旦文章立意“跑偏”,就好比是行军打仗时战略失误,无论谋篇布局如何精妙,都只是花架子罢了。那么,一篇文章如何做到立意准确?毫无疑问,审题是重中之重。下面就以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为例,讲解文章如何立意。

  一是文体。既然是文章写作,必然有文体的要求。常见的文章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逐步发展,还出现了一种以谈对策为主的策论文。严格意义上来说,策论文并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而更像古代科举考试中的“策”。那么到底如何确定文体呢?其实,题干中的要求是能看出一二的。

  如:2014年上半年多省考试作文题要求:1、写一篇文章;2、要求:立意清晰、联系实际、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而2013年上半年多省考试作文题则要求:1、写一篇文章;2、思想深刻、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对比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无论是写分析论证为主的议论文,还是以提具体解决方案对策为主的策论文,都是可以的;但是2013年,从文体上来说,乍一看只要是篇文章就可行,实则在具体要求里指出要“思想深刻,有说服力”,重在强调论证部分,因此,2013年写议论文的考生,必定是更加符合命题人要求的。

  从以上真题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对于文章文体其实是有所暗示的,那么文体上的偏差对于命题人评分的高低必然是有影响的。

  二是把握主题。无论是哪一种文体,必然都会有写作主题。而这就是决定文章立意准确与否的关键。如何做到准确把握主题,关键在于了解不同的命题形式,从而把握命题人命题的本质。

  首先,对于“结合对材料中的某句话的思考来写一篇文章”这种命题形式,关键在于把握这句话本身的含义,或者本质,那就是文章的主题。例如2013年与2014年上半年多省考试申论作文题目都是要求结合对某句话的思考来写一篇文章,以2014年为例进行讲解说明:

  结合材料中“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这句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分析】

  对这句话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结构是“在……之前,是不会……”,我们可以推断:输出价值观是中国成为大国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的立意可以很直接的就是:“提升文化输出能力,成就中华大国梦”。从狭义的立意角度来说,已经确定好文章的立意了,再结合文章的体裁要求,既可以写策论,也可以写议论文,那么文章的结构也可以进行相应的构思。文章的谋篇布局也就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时候,考生看到这句话不一定就能够轻易找到其本质含义,此时需要结合材料的出处来更加全面地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有时甚至需要结合全部材料。但是始终应该牢记的是:之所以要回到材料,并不是因为材料主题与作文主题相同,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题目。

  其次,对于“围绕……话题、问题、及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这种类型的出题形式,主题即是话题或问题本质,或者直接就是标题的关键词。如2012年上半年多省考试申论作文题:

  谈谈你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与体会。

  【分析】

  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明了,主题就是人与动物的关系。而侧重于思考与体会,则是重在论证,因此这就是一篇写人与动物关系的议论文。

  最后,对于半命题,类似于补充标题这样的出题形式,确定立意就要因题而异。如2013年国考地市级作文题目:“让……大放异彩”。由于题目本身主题词缺乏,因此必须回到材料寻找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针对文章写作,考试吧提醒广大考生务必在准确把握文章立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练习,祝广大考生能够一举成“公”!


国家公务员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班
课程名程 教师 课时 试听 购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蔡金龙 8 试听 150元
申论(省级以上) 钟君 4 试听 100元
申论(市以下) 钟君 4 试听 100元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辅导方案,点击进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