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语句排序一直是必考的题型。但这类题型不少考生做起来感觉非常吃力和耗时,总觉得怎么选都是选中了错误答案,好不容易选对了,一看时间却花费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因此,很多考生都是连蒙带猜来做此类题。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可行的办法,这类题只要掌握了方法会立刻成为你最喜欢做的一类题型。在此,将结合误区及解决办法来一一阐述解题技巧。
误区一:通读所给材料,自主排序
在考试中,通常会给5-6句话,个别会出现7句。不少考生直接阅读,然后开始凭语感进行排序。这样做不仅会重复阅读导致增加阅读量消耗时间,而且正确率根本得不到保证,因为经常会出现自己千辛万苦排好的顺序,选项当中一个也没有的窘况。
解决办法:从选项入手
选项并非盲目的去通读,而是首先用观察法——注意首尾句。直接判断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首句,什么样的句子可以做尾句,也就是说将比较困难的多个句子的排序转化成简单的两个句子的判断。因此,对于句子本身的理解,就要有一定积累。这里给大家两条较为常用的判断方法:
(1)指示代词开头的句子不能做首句。
什么叫指示代词,就是常说的“这”“他”“它”等。如果将他放在句首就会犯指代不明的语法错误,因此这类词语开头的句子是不能放在句首的。
(2)关联词开头的句子一般不做首句,关联词可以确定两句话之间的位置。
关联词开头的句子,如一句话的开头是“但是”,那么它表示转折,说明这句话的前面一定有一句和它趋势相反的句子。因此它虽然不能做首句,但是可以确定另一话和它的关系。
误区二:中间排序时,从不注意内部关系
有些考生虽然可以从选项入手,但有时遇上首尾句相同时的情况,往往感觉棘手,又开始通读选项的顺序。实际上,这是对文段的逻辑顺序不敏感造成的。在此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见的逻辑顺序在考试时的运用。
解决方法:注意利用逻辑顺序(主要介绍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较为常见的写作顺序之一,在此并非是要大家去通读之后再排序,而是去瞄准一些敏感词,直接排序。
最常用——精确时间词
什么是精确的时间词?这个很好理解,精确到年代。如材料的某几句话出现2013,2009,1998,这个时候可以将这三句话直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1998,2009,2013。
因此,要从选项入手,注意首尾句的选择,其次再注意内部结构。这里举例来说明一下:
①尽管海外屯田存有各种风险,但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为保障国内粮食供给而对耕地施加的压力。因此,我国也应积极探索海外屯田。
②印度也于2008年开始在巴拉圭、乌拉圭、巴西等国展开租田谈判
③2007年的粮食危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外屯田潮”
④日本最先开始海外屯田,它拥有超过国外农田面积三倍的1200万公顷海外农田
⑤也开始积极投资购买海外农田
⑥在全球粮食危机和粮食贸易保护的背景下,大量国家加入了耕地海外扩张行列,将“海外屯田”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
⑦过去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沙特、阿曼等海湾国家在2008年组成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携手并战于海外屯田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③⑦②⑤ B.⑥④⑦⑤②③①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③⑦②⑤①
解析:从选项上看,1句出现尽管,关联词开头不能做首句排除AC,BD首尾句相同,考虑逻辑顺序3句出现2007,7句出现2008,直接按照顺序排布,D选项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