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从学校毕业以来(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类专业),我一直在为自己的前程迷茫。我一直妄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感觉到因为客观环境的现实制约,我屡屡受挫。应该说,我有一个也算不错的工作(虽然我总认为并不算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我觉得我的能力在其中甚至没能发挥到我的十分之一。而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安逸工作的女子。
我还记得大四的时候徘徊在出国念书、考研、保研、找工作等各种选择中,然而好像这一切都同时悬而未决。那种迷茫的感觉很难受。我最后下了决心:先找工作吧,再去想其他的事情。于是给自己设计了一条路线:找个背景很牛的工作,然后以这样的工作经历申请国外知名的MBA课程。
工作了三年,我遇到了一些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选择和挫折,当时的我突然变得非常消沉。甚至突然很想找个我能钦佩的人对他(她)说:我是一匹千里马,做我的伯乐吧!这种挫折感折磨了我两年多,甚至侵蚀了我开朗乐观的生活,减少了我无忧无虑、天马行空的思想。我知道,这种挫折感其实来自于自己从前走的太顺利的路、太乖巧的经历以及现在遇到的不尽完美。期间,我想过一些解脱的方式,也尝试证明过自己自大学毕业后还能残存下来的能力。
应该说,很多人都是这样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吧,棱角也就这样慢慢被磨平了。在这段对自己生活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挫折感对我的鼓励作用竟是那样大。
二、 备考过程介绍
“又开始忍耐下班后翘首等公车的日子了,每天都计算着等车、堵车、找自习室的时间价值,有点疲惫和无奈,也有点充实和愉快。”——摘自2003年12月日记
“最喜欢周末午后的教室,人很少,一个女孩,捧着一个清亮的水杯,一转眼就可以憋见身后桌上那仅剩的一束夕阳。”——摘自2003年12月日记
[辅导班]
对于辅导班的选择,学过经济的人都会很谨慎对待的,我也不例外。当时看来时间已经很紧迫,且我不知道自己能用来学习的时候能有多少,权衡了一下,我还是决定选择个辅导班来督促自己的学习进度。
然而,上辅导班的情况很糟糕,姑且不谈老师的授课水平(因为我了解不够),从我自身的时间来看,几乎还是浪费了从钱包里抠出来的这报班的800大元。串讲班是从11月16日开始的,每个周六周日晚上上课,持续8周,而我大约只去了4、5个晚上。原因是这段时间因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去外地,并且都是周末。那时候,朋友嘲笑我说:跟没报过辅导班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主动把800大元送到了人家的口袋里。——说对了!
不过,也不能说是没有受益的,至少认识了几个在考试过程中“相濡以沫”的朋友,大家都从11月以后才开始备考,经历相似。而在这些人中,我算是运气的,因为我考上了。
[学科学习]
数学:所有人都把数学当作重点攻克的科目,我不算。正如我在备考分析里讲到的,其实对于数学的准备,我是因为没有时间,所以会有一种紧迫感。实际上,我只用了两个晚上认真看完了机工教材第一遍!
数学基本理论和概念一定要彻底深入的理解,决不能存在任何疑问。做到这点就可以做模拟题了。我基本坚持每次复习都做两套模拟题,中间不间断,每套控制将时间控制在60分钟左右(一定要在80分钟以内)。做题后,我做的一步重要的工作是,带着自己错误的做法和不太熟悉的知识点,回头阅读课本——读通读透。
英语:英语是我最没有看重的复习科目,可以说是非常的掉以轻心了。当时对这门科目的自信程度达到了偏执的状况,甚至机工版课本都只是随意翻了一部分。所以,这是一个教训:千万不可盲目高估了自己!
语文:承继我对漫读各类杂志的喜欢,那段时间我对报纸的评论文章的喜欢达到的鼎盛时期,可能是备考的缘故吧。对语文的准备大家都容易漫不经心,我也是。实际上,我一直以为文字工作不会是我的弱项。但,有一点,所有考生复习中都要注意的是:大家对handwriting还熟练吗?恐怕都习惯了电脑打字吧?加上对联考改革中对综合考试时间要求的考虑,我找来方格稿纸,练习抄写杂文的速度——既练习了速写,又阅读了论文。
逻辑:做题吧,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就好了。
管理:可以说,现在市面上的管理模拟题都有一定的误导性。在时间较短的状况下,不如放松下来,以读小说的心情来读读管理课本。
政治:我上了政治串讲班。回来后,我就完全以抓考题为靶心,仔细揣摩出题老师的话,整理出一份得意的政治笔记。也推荐备考者来参阅我的这份政治笔记,我相信会有启发的。
[学习时间和地点安排]
每周几乎只有两个晚上可以下班后坐一个多小时的公车到人大找教室自习。我每天下班前要确认自己晚上是否有时间学习,然后给在人大读研的同学CC发消息让他帮我占个座位。下午5点下班,通常5:30以后才能坐上特4,快7点才颠簸到人大,到楼下买个面包就去享受自己的学生生活去了。周末就丰富多彩多了,乘着晨风上教室,约上几个好友打打羽毛球,逛逛街,聊聊天。然后享受夜自习时有点点浪漫的心情。
白天上班的时候没有时间更没有心情看书,就趁空闲的时候上上网,大家对各科题目的问答,也感受感受大家备考过程中的各种心境。考前从自己做模拟题的过程中,我对能在考试中拿高分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甚至认为自己考280以上是没有问题了。
结果,考试时自己的情绪就很奇怪了。也许是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在起作用。举个例子,我在考综合考试时选择了先做逻辑,结果一直进不了考试状态,脑中全是对以前生活中某个无关片段的回想,挥之不去。第一道逻辑题花了5分钟,念了3遍,一遍都没进脑子。整个考试状态都是如此糟糕,我甚至当时就有要放弃的意思。直到考试快结束的时候,我喝了口水,劝自己冷静了下来。
可想而知,我之后的心情是很低落的。也没有敢去估计自己的分数。我在网上留了个言,主题是:我好怕,就怕听到自己不想听到的结果……
三月的春天,北京时雪时雨时晴。我在大会堂听我景仰的朱总理报告的时候收到了短消息,告诉我查到我的分数了,是248,其中管理54。还是悬而未决,当时有点绝望。坐我旁边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要是不管笔试成绩,只要面试,你就肯定被录取了。(——他说对了!)——对我有点极度的吹赞了。呵呵。
北大的面试线政策使很多人受益,我算是其中一个。我的鄙陋的分数居然居了中等偏上,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有点“焉知非福”的感觉。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