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会金融
审计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专业科目指导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会金融 >> 审计师 >> 专业科目指导(审计师)
站内搜索:

2014审计师《企业财务会计》要点:金融风险管理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9-21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1.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指国际组织、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立法等方式,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监督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2.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包括参与者的经营范围控制、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定等方面,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包括各种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等,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等;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包括对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和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等;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等。

  【例题·多选题】(2009)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可采用的手段有:

  A.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

  B.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C.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

  D.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

  E.明确界定产权

  【答案】ABCD

  【解析】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以及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是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将风险消除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二是损失控制目标,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制定内部运行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范操作行为;

  三是采取保证约束措施,如签订合同等;

  四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三)金融风险管理体制

  1.衡量系统

  2.决策系统

  3.预警系统

  4.监控系统

  5.补救系统

  6.评估系统

  7.辅助系统

  (四)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四个步骤:

  1.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分析

  三个方面:

  一是分析研究哪些项目存在风险,受何种风险影响,受影响的程度;

  二是分析各种风险的特征和成因;

  三是衡量和预测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明确需要处理的缓急程度。

  2.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选择和管理方案的设计

  3.金融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与监控

  4.金融风险的评估与总结

  


审计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审计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