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本主义观点
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受阻、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一个人便可能产生心理障碍。自我实现内驱力受阻的原因:个人的行为同其真实的自我之间不协调一致;个人的基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患者的成长经历妨碍了其自我实现。例如父母过于苛刻的要求,使其很难获得父母的积极关注,从而导致其自我实现困难。患者在学校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相貌平平,成绩一般,难以满足自己的要求,自我实现遇到困难。为保持积极的自尊,采用回避的防御策略,久而久之,恐惧的症状泛化。
人本主义疗法要求咨询师为来访者创设一个温暖信任和接纳的气氛,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本例中可使来访者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并入自我概念中,改善其自我概念。
三、行为主义观点(效能预期理论,Mowrer的习得论)
效能预期理论认为伴随着焦虑发作的生理变化(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迫和出汗等)可成为一种条件刺激物,进一步引发焦虑发作。本例中的关键性事件是患者见到男老师的经历,由于错误的归因导致了强烈的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变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通过逃避行为(避免参与社交活动)来避免焦虑、减轻恐惧,恐惧的减轻反过来通过负强化增强逃避行为,从而固定为一个人持久的症状。
人本主义常采用系统脱敏疗法来矫正社交恐惧症。
四、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神经症和焦虑障碍的发生源于个体具有不合理信念和不恰当(歪曲)的认知。社交恐惧症患者误以为自己面对他人非难的威胁,与人交往是有消极的自我评价并低估自己的操作能力。本例患者表现出严重的认知失调,(例如她过分注意同学对她的态度,觉得老师总注意自己,猜测同学洞悉了秘密),这种歪曲的认知夸大了社交过程中的威胁,使她采取逃避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威胁。
采用认知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改变认知,对社交过程中的事件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归因,消除恐惧的原因,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遗传学与生物学观点
社交恐惧症是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造成的,可对患者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
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的生理原因是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综上:
本例患者病因可分为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社会原因:
(1)家庭原因: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
(2)负性生活事件影响,造成发病的现实生活事件。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没有朋友,人际关系差,在遇到问题时得不到亲友和朋友的关心支持。
心理原因:
(1)存在错误认知。
(2)情绪方面,受恐惧、焦虑等情绪的困扰自己不能解决。
(3)面对人际交往问题,不知所措,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