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宽对的含义:
宽对是指要求不甚严格的对仗,只要词类相同、句法结构大致一样即可,并不要求小类一定相同。
52、流水对的含义:
流水对是指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句意相连,构成一个完整意思的对伏形式。
53、借对的含义:
借对是指用于对仗 的词语,字面能对而词义不能对,或者字的谐音能对而词义和字面不能对的对仗形式。又叫“假对”。
54、押韵的含义: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者隔名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55、近体诗押韵的要求:
近体诗押韵有下面几点要求:
a、只押平声韵,并且要一韵到底,中途不得换韵。
b、押韵字的位置固定在对句的末尾,即律诗的二、四、六、八句,绝句的二、四句。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在通常情况下,五律首句不入韵,七律首句多数用韵。如果首句不入韵,这一句的尾字一般都用仄声,不用韵的第三、五、七句的尾字,都必须用仄声字。
c、必须押同一韵部的字,不能出韵。但如果是首句入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做首句的韵脚字,称为“借韵”。
56、词的定义:
词,是一种依照乐谱曲调来填词的诗歌体裁。它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
57、词的主要发展阶段:
词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主要有:
(1)词的萌芽与兴起——隋至中唐;
(2)词的发展期——晚唐、五代;
(3)词的鼎盛期:
(4)词的衰落——元代以后。
58、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致全力于词作的文人,他创作了不少慢词,提高了词全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这是对词发展史的一大贡献。
59、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
当时被认为是词的正宗的代表人物是周邦彦。他精于音律,又善矢章,写出了很多保持传统风格,迎合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侩各阶层人口味的音律优美的词曲。被人称之为格律派,后世誉为“词家之冠”,影响直到明、清。
60、宋室外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
宋室南渡后,最突出的词人当然是辛弃疾。他与苏轼并称“苏辛”,成为宋词谊放派的代表,可以说是宋词中成就最高的真正的集大成者。[本文共有 7 页,当前是第 6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