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第一节 商品分类的概念和作用
一、 商品分类的概念
根据商品的属性或特征,将商品总体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满足某种需要,称之为分类。
二、商品分类的作用
1、 商品科学分类是深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和准确认识、评价商品质量的重要方法,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组织商品生产和流通,提高商业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 商品科学分类是合理编商品目录的前提,是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4、 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国际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5、 商品科学分类有利于商品教学工作和商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第二节 商品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一、商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1、 科学性(目的性)(区分性)
2、系统性(关联性)
3、可扩延性(后备性)
4、兼容性(稳定性)
5、唯一性(简便性、数字编码)
6、综合实用性。
二、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依据分类标志进行分类
(1)、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
定义:将拟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按选定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划分基准或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一般为 4层,大类、中类、小类、细类。
特征:同层是并列关系,上下层 是归属关系
缺点:构架、补充新目录困难,结构柔性差
线分类法是商品分类中常用的分类方法。
(2)面分类法(平等分类法)
定义:将似分类的商品集合总体,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属性或特征,分成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的面,每个面都都包含一组类目。将某个面中的一种类目与另一个面的一种类目组合在一起,即组成一个复合类目。
一般都将面分类法作为线分类法的辅助或补充,用面分类法对商品进行分类,必须符合其结构特点的两条原则。
1、一个面的分类标志概念,在不同的面里不应该互相交叉,更不能含糊和重复,以保证标志概念的唯一性和独立性。
2、建立分类体系时,一个特定的面应该占有严格的固定位置。
优点:结构弹性好,适用于计算机管理
缺点:整体逻辑性强,传统上不习惯采用,组配结构太复杂。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采用上层为面分类法,中下各层为线分类法。 [本文共有 2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