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大部切除术 是最常用的方法。切除范围: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的远侧部分、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近侧。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溃疡的依据是:①切除胃窦部,消除了由于促胃液素引起的胃酸分泌;②切除大部分胃体,减少了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的壁细胞、主细胞数;③切除了溃疡的好发部位;④切除了溃疡本身。
(1)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后,将残胃与十二指肠吻合。优点是重建后的胃肠道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状态,多适用于治疗胃溃疡。
(2)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各种胃十二指肠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切除远端胃大部后,缝闭十二指肠残端,残胃与上段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溃疡切除困难时可行溃疡旷置。优点是即使胃切除较多,胃空肠吻合也不致张力过大,术后溃疡复发率低。缺点是胃空肠吻合改变了正常的解剖生理关系,术后发生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可能性较毕Ⅰ式多
2.迷走神经切断术 治疗溃疡病的原理是:①消除了头相胃酸分泌;②消除了迷走神经引起的促胃液素分泌,从而阻断了胃相胃酸分泌,术后胃酸分泌量大大下降。手术有三种类型:
(1)迷走神经干切断术:在食管裂孔水平切断左、右腹腔迷走神经干,使肝、胆、胰、胃和小肠完全失去迷走神经的支配。其缺点是术后可引起腹腔器官功能紊乱,如胃排空延迟、小肠运动减退、出现顽固性腹泻等。
(2)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迷走神经前干分出肝支,后干分出腹腔支后切断迷走神经。此种术式避免了术后发生其他内脏功能的紊乱,但可引起术后胃蠕动的张力减退,需同时加幽门成形术或胃空肠吻合术。
(3)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仅切断前、后迷走神经分布至胃底、体的分支,保留肝支、腹腔支及分布至胃窦的“鸦爪”。该手术在消除头相胃酸分泌的同时,不会引起胃潴留,不需附加引流手术,保留了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胆汁反流和倾倒综合征发生的机会。由于迷走神经的解剖变异、手术操作困难和术后复发率高是该手术的主要问题